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难忘当年大喇叭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提及当年,记忆最深的便是黄海农场那一百多只25瓦高音喇叭。如今,大喇叭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一说到广播宣传,喇叭声仿佛还响彻在黄海农场的上空,播

提及当年,记忆最深的便是黄海农场那一百多只25瓦高音喇叭。如今,大喇叭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一说到广播宣传,喇叭声仿佛还响彻在黄海农场的上空,播音员王宏 、卞海燕那甜美的声音仍在耳畔回响……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被调到农场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当时农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5个农业分场、60个农业连队、18家工厂、10多所学校分布在30万亩土地上。怎样才能把场内外新闻第一时间传送至千家万户?

通过走访调研,最终敲定,唯有大喇叭能担此重任。针对广播通信设施陈旧、通讯员队伍不健全,我制订出工作方案,得到了时任场党委书记彭湃的大力支持。

一切按部就班进行。首先抓通讯员队伍建设,为分场配齐政工干事,确定宣传报道任务。敲定通讯员培训方案,保证广播喇叭“不饿肚子”、不断档。

其次,整合资源。将50公里广播线从电话线中分离出来,增设广播放大站。委托大有、 新荡 、民生 、潮河四个电话总机站线路员负责线路维护,保证喇叭每天准时、准点响起来。

通讯员培训迫在眉睫。按照全方位着手、体系推进这一思路,第一次全场组织50名基层通讯员集中培训。理论学习结束后,分派到基层实习釆访锻炼。眼看着新闻稿件雪片似的飞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大喇叭声响彻云霄,农场新闻节目红红火火开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习惯每天早晨5点半钟准时收听大喇叭广播。它俨然成为全场职工的起床号,勤劳的黄海人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开始一天紧张的劳作。

繁忙的三夏时节 ,是高音喇叭大显身手的黄金档。场领导带领农机、农业、农技、安全部门负责人进驻民生农用飞机场坐阵指挥,我则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广播站搬进民生广播放大站,为三夏生产服务。当时农场实行总场垫资、农户承包种植模式,收、种、管农事由总场统筹安排。全场机务人员集中就餐,大型联合收割机昼夜作业,运粮车穿梭于地间场头,耕、种、播机械紧跟其后,实施指挥部统一指令。接到指令后,经我手形成文字,再通过电话传送至广播站。遇到紧急情况,根本顾不上吃饭,便一边改稿,一边抄起手摇电话联系广播员。

特殊环境锻炼人。记得广播员王宏记录速度真叫快,我读完她也已经记录好。当年,王宏制作的“海浪 黄海的希望” 专题录音报道,荣获省农垦广播节目一等奖;配乐朗诵“十五的月亮”获盐城农垦广播比赛一等奖。

几年下来,业务培训搞得如火如荼,一批批优秀通讯员被选送到盐城、南京、北京等地学习培训,他们成了新闻采写能手。在省市、国家级媒体上,黄海农场的新闻稿件每年发表达300余篇,跨进了江苏农垦先进行列。

后来,广播站和省电台合办黄海天地专题栏目,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喇叭不仅仅受到农场职工欢迎,就连周边响水县康庄、大新等地的村民也受益匪浅。农场种什么,他们就跟着种什么,农场怎么管理他们就跟着效仿。粮食产量上去了,偷庄稼的现象越来越少,场群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

忆往昔,峥嵘岁月铭记心头。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老翁。每每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禁不住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大喇叭已成为抹不去的美好回忆。曾经的那批比着、拼着采写新闻的年轻人,一个个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农垦系统的脊梁。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弄潮儿。

此时此刻,我似乎又听到了当年大喇叭里广播员熟悉的声音,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系江苏农垦黄海农场退休干部)

提及当年,记忆最深的便是黄海农场那一百多只25瓦高音喇叭。如今,大喇叭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一说到广播宣传,喇叭声仿佛还响彻在黄海农场的上空,播音员王宏 、卞海燕那甜美的声音仍在耳畔回响……上世纪80年代初,我被调到农场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当时农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5个农业分场、60个农业连队、18家工厂、10多所学校分布在30万亩土地上。怎样才能把场内外新闻第一时间传送至千家万户?通过走访调研,最终敲定,唯有大喇叭能担此重任。针对广播通信设施陈旧、通讯员队伍不健全,我制订出工作方案,得到了时任场党委书记彭湃的大力支持。一切按部就班进行。首先抓通讯员队伍建设,为分场配齐政工干事,确定宣传报道任务。敲定通讯员培训方案,保证广播喇叭“不饿肚子”、不断档。其次,整合资源。将50公里广播线从电话线中分离出来,增设广播放大站。委托大有、 新荡 、民生 、潮河四个电话总机站线路员负责线路维护,保证喇叭每天准时、准点响起来。通讯员培训迫在眉睫。按照全方位着手、体系推进这一思路,第一次全场组织50名基层通讯员集中培训。理论学习结束后,分派到基层实习釆访锻炼。眼看着新闻稿件雪片似的飞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大喇叭声响彻云霄,农场新闻节目红红火火开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习惯每天早晨5点半钟准时收听大喇叭广播。它俨然成为全场职工的起床号,勤劳的黄海人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开始一天紧张的劳作。繁忙的三夏时节 ,是高音喇叭大显身手的黄金档。场领导带领农机、农业、农技、安全部门负责人进驻民生农用飞机场坐阵指挥,我则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广播站搬进民生广播放大站,为三夏生产服务。当时农场实行总场垫资、农户承包种植模式,收、种、管农事由总场统筹安排。全场机务人员集中就餐,大型联合收割机昼夜作业,运粮车穿梭于地间场头,耕、种、播机械紧跟其后,实施指挥部统一指令。接到指令后,经我手形成文字,再通过电话传送至广播站。遇到紧急情况,根本顾不上吃饭,便一边改稿,一边抄起手摇电话联系广播员。特殊环境锻炼人。记得广播员王宏记录速度真叫快,我读完她也已经记录好。当年,王宏制作的“海浪 黄海的希望” 专题录音报道,荣获省农垦广播节目一等奖;配乐朗诵“十五的月亮”获盐城农垦广播比赛一等奖。几年下来,业务培训搞得如火如荼,一批批优秀通讯员被选送到盐城、南京、北京等地学习培训,他们成了新闻采写能手。在省市、国家级媒体上,黄海农场的新闻稿件每年发表达300余篇,跨进了江苏农垦先进行列。后来,广播站和省电台合办黄海天地专题栏目,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喇叭不仅仅受到农场职工欢迎,就连周边响水县康庄、大新等地的村民也受益匪浅。农场种什么,他们就跟着种什么,农场怎么管理他们就跟着效仿。粮食产量上去了,偷庄稼的现象越来越少,场群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忆往昔,峥嵘岁月铭记心头。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老翁。每每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禁不住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大喇叭已成为抹不去的美好回忆。曾经的那批比着、拼着采写新闻的年轻人,一个个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农垦系统的脊梁。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弄潮儿。此时此刻,我似乎又听到了当年大喇叭里广播员熟悉的声音,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网址: http://www.zggbys.cn/qikandaodu/2021/0114/643.html



上一篇:论菲利普·罗斯20世纪70年代作品对美国社会的
下一篇: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建设现状与规划

中国广播影视投稿 | 中国广播影视编辑部| 中国广播影视版面费 | 中国广播影视论文发表 | 中国广播影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