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广播影视》收稿方[05/28]
- · 《中国广播影视》投稿方[05/28]
- · 《中国广播影视》征稿要[05/28]
- · 《中国广播影视》刊物宗[05/28]
古典音乐在广播媒体传播中的实践探索以深圳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古典音乐广播的传播语境 古典音乐,通常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一种音乐类型及范畴,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
一、古典音乐广播的传播语境
古典音乐,通常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一种音乐类型及范畴,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所以对应“通俗音乐”,也被人称为“高雅音乐”或者“严肃音乐”。古典音乐的规则性本质和持久的价值性十分显著,注重形式和音色的美感,具有曲式规范、逻辑缜密以及平衡、明晰等特点。学习和欣赏古典音乐是有“门槛”的,没有经历过古典音乐专业学习的人总觉得古典音乐高深莫测,很难将聆听古典音乐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如何在广播媒体传播中推动古典音乐从“曲高和寡”走入“寻常百姓家”,一直以来都是业界特别是广播人关注的重点。
由于现代都市开车通勤所决定的生活方式,以及广播媒体伴随性的特性与司乘人士接收媒体时空局限的契合,广播成为受新媒体冲击和分流最小的传统媒体,并且不乏高端优质受众。虽然古典音乐依然归属小众,但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崛起,其市场空间正在打开。在一线大城市,不难发现,如果有一流国际交响乐团或名演奏家、指挥家的演出,常常都是票罄人满。然而,由于广播人才的流失,以及对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研究和投入不足,能满足听众对古典音乐需求的声音产品实在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笔者策划制作了一档名为《古典音乐喵》的系列广播节目,在形式、包装、内容以及渠道分发上作了试验性的探索,并以专辑形式上传至蜻蜓FM、喜马拉雅App、壹深圳和深爱听等网络平台,提供点播服务,并在专辑评论区与听众互动。该节目在短短一年内获得了业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二、广播节目《古典音乐喵》的设计与思考
(一)打破窄众壁层局限,加快市场导入
首先,节目名称的设定。不同于一般古典音乐类节目偏正统的名称,比如《爱乐沙龙》《古典纵横》等,《古典音乐喵》的取名中注入了卡通色彩,旨在消除传统古典音乐类节目给人的距离感。笔者借“猫”的特性暗喻古典音乐的娱乐姿态,并用猫叫声——“喵”这一象声词营造“调皮”可变的动感,以散漫、闲聊的状态邀约受众共享古典音乐。营销心理学证明,以动物为形象(LOGO)的产品更容易让受众产生亲近感,比如阿里的天猫、京东的卡通狗、腾讯的胖企鹅等。《古典音乐喵》节目的宣传推广语是“猫,左高冷、右卖萌,古典音乐就在左右!”。养猫需要门槛,铲屎官需要有舒适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间陪伴,甚至常常得不到宠物猫的回应,但是一旦掌握技巧,个中乐趣难以言表。把古典音乐类比成宠物猫,一方面想说明两者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了解接近虽不需要专业,但要付出成本;另一方面一旦掌握窍门,尝到甜头,就是人生中的巨大财富,受益无穷。
另外,节目规划与播出编排。《古典音乐喵》以60分钟单元性专题在周六、周日晚上9点至10点播出,与非单元性时长为90秒的线性节目《喵秀90秒》配套制作、设置和播出。其中《喵秀90秒》每周制作播出不少于7个版本,周一至周五早中晚不同时段用不同版本播出达10频次。而看似两个不同的节目类别,其实如同一个故事的“电影”和“电视剧”版本。一分半钟的《喵秀90秒》就是从60分钟《古典音乐喵》节目内容中剪辑出来的“超精”版和加料后的宣传预告版本,大大降低了古典音乐的收听门槛,同时通过高频次的播出,诱发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将受众引流到双休日播出的《古典音乐喵》60分钟单元性专题节目中去。
(二)推进高雅艺术通俗化表达,扩大受众基数
随性随机的过耳收听给受众带来的是对古典音乐的初步认知,从认识引发兴趣,从兴趣唤醒欲望和理解,再由欲望的长期保持与理解的递进深化形成聆听的习惯,这就是扩大古典音乐广播受众市场基数的模型和路径。笔者在《古典音乐喵》60分钟单元性专题节目中做了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编辑与制作的大众化表达。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平均年龄不足35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中、青年龄层是城市的主流人群,也是收听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思想活跃、行为务实,大多处于求发展的成长过程,有接收新知识、提高艺术欣赏品位的内在需求,但学习的时间成本及收效对其而言也十分重要。古典音乐节目如何在内容选择上与他们的层次需求相契合,做到深入浅出、适需而传,成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与部分听众聚会座谈时曾做过一个简单“民调”,在场的33人一致在问卷中回答知道“乐圣贝多芬”和“第五交响曲”,有超50%(18人)的答卷人完整聆听过“第五交响曲”不少于2次,但了解“贝多芬”音乐生涯中的打拼与苦难以及创作“第五交响曲”背后故事的人不到40%(12人)。为此,节目内容的设计就要多研究寻找“贝多芬”这类作曲家,在此人、此事、此曲中挖掘兴趣点,用“拉家常”的话语方式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节目要研究受众人群已掌握的知识点和相关信息,利用其音乐基础做有效的系统串联,促进其在收听节目过程中产生共鸣,建立符合音乐规律又有自身理解特点的音乐逻辑。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网址: http://www.zggbys.cn/qikandaodu/2021/041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