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广播影视》收稿方[05/28]
- · 《中国广播影视》投稿方[05/28]
- · 《中国广播影视》征稿要[05/28]
- · 《中国广播影视》刊物宗[05/28]
立足于此走向远方观上海大型人文节目最美合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 月1 日晚,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了《上海的风》和《唱出上海的美》两首极其特别的节目宣传MV。演唱者不仅有专业歌手,还有平时正襟危坐的新闻播报员。这档节目是由
2 月1 日晚,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了《上海的风》和《唱出上海的美》两首极其特别的节目宣传MV。演唱者不仅有专业歌手,还有平时正襟危坐的新闻播报员。这档节目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融媒体中心制作推出的大型全民欢唱城市文化节目《最美合唱团》。节目中汇集各年龄段、各行业的21 支合唱团,以合唱的形式表现上海城市的不同风貌。
“合唱”这一体裁形成于中世纪欧洲的宗教音乐,主要源于宗教唱诗班活动。直到清末,随着传教士来到中国,才开启了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之路。随着时代变迁,合唱艺术也在不断填入新的元素。《最美合唱团》汇集了各年龄段、各行业的21 支合唱团。从中可以看出,在普及性还是曲目综合性等方面,上海的合唱教育正在急速发展。
传统·创新
早期合唱表演,演唱曲目多为传统歌曲。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吸取了很多新观念,合唱曲目题材也愈加丰富。上海作为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城市,这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在《最美合唱团》中,传统合唱曲目少了许多,即便出现也多为改编形式。特别是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京剧融合阿卡贝拉,二度诠释叶国辉的《京剧印象》。这首改编曲打破传统四声部,运用了八声部。因而,音响上解构了传统合唱三度叠置的和声,甚至具有无调性的音响效果。
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这种形式是欧洲最古老的合唱艺术,对演唱人员的素养要求非常高。不仅包括音准、节奏,还有音色、气息等各方面都必须均衡。因而大部分阿卡贝拉合唱团多由成人组成。但这次《最美合唱团》中除了上文提到的行知合唱团,还有一组少儿合唱团同样运用阿卡贝拉的形式。这就是大宁国际小学Smiler 合唱团。最令人惊艳的是VP(人声打击声部)李吴卿,他负责把控全曲的速度,是阿卡贝拉形式中的灵魂。他们带来的主打歌《生长吧》中,还有渐慢、回原速等速度变化。
除了这些新颖改编,《最美合唱团》还展示了一批有着悠久传统的合唱团,比如上海中福会的小伙伴合唱团。虽然此次在舞台上演出的都是菁菁学子,但这个合唱团早在1955 年就由宋庆龄女士一手创办了。很多团员的奶奶、妈妈都曾是这个团的一员。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可以看出上海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更迭。
还有两支队伍年龄相距大约近一个世纪。一支是上海海洋大学东方老年合唱团,另一支是闵行区古美阳光幼儿园的七彩阳光合唱团。老年合唱团的平均年龄70 岁,最年长的高达92 岁。七彩阳光合唱团的平均年龄只有4 岁半,最小的才3 岁。可见上海合唱艺术的普及率之高。不仅如此,这群幼儿园小朋友并非简单的齐唱,而是真正的分声部合唱。张亮指挥评价他们是上海合唱艺术未来的希望,上海艺术教育的希望。
从中可以窥见,上海合唱艺术正在不断创新与蜕变。这庞杂丰富的曲目和独具一格的创编为合唱教育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教育者的吸收和掌握能力,是机遇也是挑战。
精专·广博
我国的合唱最早是通过“学堂乐歌”的形式传播的,但它的原型则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康塔塔”体裁。作为多声音乐的体裁之一,合唱更强调声音的层次感,声部间的对比与融合。不同于独唱的横向线条美感,合唱偏重于纵向声音的造型与均衡感,这是合唱的本质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把控,是体现一个合唱团水平高低的关键。
《最美合唱团》的所有合唱团中,有一组的合唱水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并非专业音乐院校学生,也不是可塑性极强的孩童合唱团。但这个团的演唱,不管从表演观赏性还是演唱专业性都体现出超高水准。评委老师田艺苗甚至认为他们完全有资格开巡回演出了。这支合唱团就是洋泾中学上海阳光青年男声合唱团。他们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合唱队的声音控制纯熟。在音乐表演中,最难的并非强(forte),而是弱(piano)。特别是对于男声合唱团而言,更容易偏向“激情型”的演唱风格。但上海阳光青年男声合唱团开场曲《贝加尔湖畔》展现出不同一般的面貌。音量轻而不虚,音响柔而不懈,音色美而不俗,共鸣高而不飘。
其次是合唱队的表演完整性。《最美合唱团》中每一组都可圈可点,但从表演整体性上来看,上海阳光青年男声合唱团更加成熟。一曲小调《雨中即景》,不管是从歌唱还是表演都称得上是张弛有度的诠释。这与老师长年的指导、合唱队员的默契都无不相关。“合”是合唱艺术的精髓所在。洋泾中学能培养出这样一批向心力如此强、专业素养优良的学生是值得赞叹的。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网址: http://www.zggbys.cn/qikandaodu/2021/0511/810.html